独家专访化学诺奖评委:年轻人也可以做出诺奖级别工作
“尽管年轻也可以做到诺贝尔奖级别的工作。”
撰文 | 王一苇
● ● ●
北京时间10月6日晚,授予德国科学家本亚明·利斯特(benjamin list)和美国科学家戴维·麦克米兰(david macmillan),“以表彰他们对不对称有机催化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10月6日晚,《知识分子》连线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委员邹晓冬,揭秘此次诺奖公布的台前幕后。
知识分子:为什么这次化学奖的颁奖有10分钟左右的延迟?
邹晓冬:我们希望先和获奖者联系上,时间上耽误了。我们打电话给benjamin list的时候,他正跟他的家人在阿姆斯特丹度假,在酒店吃早餐。他和家人得到获奖消息后非常兴奋。很遗憾我们试了很多方式联系david macmillan,都没有成功。因为david macmillan在美国,当地时间是半夜,他没有接电话。不过他现在应该已经知道他获诺奖的信息了。
知识分子:如果获奖者没有接电话的话,有什么后备的办法吗?
邹晓冬:只能等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再联系他。虽然他没有接到电话,新闻发布会后很多媒体就会跟他联系了。他的同事,邻居或者亲戚看到了信息也会告诉他。
知识分子:化学界有一些学者想了解这次为什么只有两个获奖者,因为不对称有机催化这个领域其实有非常多的做出重要贡献的化学家,比如eric jacobsen和华人科学家邓力,你怎么看?
邹晓冬:我首先要介绍一下诺贝尔奖的评选过程。第一步是邀请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指定的大学和教授提名推荐诺奖候选人。每年1月31日提名结束后,诺奖委员会马上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内部筛选,审定,并向有关专家咨询。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的任务是在候选人中找出在化学领域做出了最重要发现或改进的科学家。我们经过深入调查,认为这两位获奖者通过2000年发表的两篇文章在不对性有机催化这个领域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当然,在任何一个研究领域都有非常多的科学家做出了重要贡献。诺贝尔奖主要是奖予在这个领域做出最开创性工作的科学家。开创性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知识分子:2001年的时候,诺贝尔化学奖其实也颁给了这个不对称催化,为什么这次再次颁给催化领域?
邹晓冬:2001年奖励的是金属有机催化(注: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奖金的一半授予美国科学家william s. knowles与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以表彰他们在 “手性催化氢化反应” 领域所作出的贡献;奖金另一半授予美国科学家k. barry sharpless,以表彰他在“手性催化氧化反应”领域所取得的成就),2018年奖给了生物催化(注:201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一半授予研究酶的定向进化的frances h. arnoid,另一半则授予研究缩氨酸和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技术的george p. smith和sir gregory p. winter),那么今年的诺贝尔奖是奖励在催化领域的小分子不对称催化。小有机分子也具有生物催化剂和金属有机催化剂同样甚至更有效的催化功能,成为催化领域的第三大支柱。
知识分子:你怎么评价这次获奖的两位科学家对不对称有机催化的贡献?
邹晓冬:他们的主要贡献是开创了一个新的小分子不对称有机催化领域。用小有机分子来替代当时现有的催化剂,比如生物酶催化剂和金属有机催化剂,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benjamin list 以前的研究方向是用酶催化进行有机分子合成。酶分子很大,通常由几百个氨基酸组成。他在研究中发现主导催化反应的往往是酶分子中的一个或几个氨基酸。benjamin list 设想是否能用单个氨基酸分子替代酶完成同样的有机分子合成。他这一设想终于在2000年得到了证实。david macmillan 以前的研究方向是金属有机催化。他发现金属有机催化剂通常不稳定,而且很容易污染环境或者产品,所以很少用于工业界大规模生产。david macmillan 设想能不能够把金属去掉,单用有机小分子来替代金属有机催化剂达到同样催化目的。2000年他也成功地证实了他的想法。
知识分子:大家以前都说化学奖可能是一个 “理综奖”,这次又回归了传统化学,你觉得是有这样一个趋势吗?
邹晓冬:今年的化学奖的确是给了传统化学。我们在化学奖的评审过程中,重点是看在化学领域的最重要发现,这是一个最终的宗旨。化学奖不是理综奖,也不存在任何趋势问题。
知识分子:作为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的委员,从事评审工作你有什么感受?
邹晓冬:我从去年1月份才加入诺贝尔化学委员的,许多方面对我都比较新,需要花时间学习。从事诺贝尔奖评委工作,能够深入了解各个化学领域以及诺奖候选人在不同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使你眼界开阔。这是我学术生涯中的最重要最有意义的工作。
知识分子:诺贝尔奖去搜寻这些领域和提名的过程跟其他的奖项有什么不一样?
邹晓冬:我不清楚其他的奖项的提名和筛选过程。诺贝尔奖的获奖人及获奖领域是从被提名的诺奖候选人中筛选出来的。对每一年的诺贝尔奖,诺贝尔奖评委都要进行非常仔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咨询有关专家。大家都知道诺贝尔奖的提名和筛选过程在50年之内是保密的。跟其他奖项相比诺贝尔奖的时间流程比较长。
知识分子:非常多的人参加了提名和筛选的过程,但诺贝尔奖还是一个很神秘的奖,它是怎么保证信息不外泄的?
邹晓冬:诺贝尔奖已经有120年的历史了。我们在保证信息不外泄方面有很多经验及全讯足球网的解决方案。
知识分子:你在评奖过程中花费的时间和投入是什么样的?
邹晓冬:工作非常多,是无法光用时间来计算的。我们每天都在观察各个不同的领域的发展,也要学习很多新东西。评奖过程包括大家聚在一起开会讨论和自己去了解各个领域。
知识分子:关于这次的评奖过程,你有什么心得可以分享吗?
邹晓冬:我觉得最值得提到的是,今年两位诺贝尔获奖者的获奖工作都是在他们博士毕业后3到4年间内做出来的,当时他们才30出头。他们的最大共同特点是什么?就是不跟随主流领域的研究方向,而是敢于打破常规思考问题的方式,创建自己的研究方向。think out of the box,这一点非常重要。博士毕业后的5年里是科学生涯的最重要的黄金阶段。我希望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能够激励年轻人对科学的热爱及在学术上的创新。尽管年轻也可以做到诺贝尔奖级别的工作。
知识分子:你在委员会里面工作了两年,对于科学进程和科学发展有什么新认识吗?
邹晓冬:科学的进程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无数投身于科学的科学家们。诺贝尔奖级的科学家们投身于科学研究,主要是因为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好奇心,并不是为了得奖。今天 benjamin list 接到电话得知获奖消息后,说他既高兴也感到非常惊讶,从来没想过他能够得诺贝尔奖。我希望能够给科学家们创造更好的研究环境,鼓励他们专心做科研,勇于探索新领域,做创新的工作。
知识分子:对于中国科学家未来获化学奖,你有什么期待?
邹晓冬:当然大家都希望能够有中国和诺贝尔奖得主少的国家的科学家获奖,也希望有更多女性获奖。诺贝尔在遗嘱中特别强调诺贝尔奖不考虑种族、性别这些方面的因素。我希望看到在被提名的诺贝尔奖候选人中有更多的女性,更多的华人,以及来自诺贝尔奖得主少的国家的科学家。最终诺贝尔化学奖是奖励给在化学领域做出最重要发现或改进的人,同时这些发现或改进能够造福人类。
制版编辑 | 卢卡斯